近日,齊魯工業大學海洋技術科學學部海洋生物監測技術團隊在海洋硅藻-細菌生物膜應用潛力挖掘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分別以《The mitigating effects of diatom-bacteria biofilm on coastal harmful algal blooms: A lab-based study concerning species-specific competition and biofilm formation》和《Nutrient-induced fluorescence transients in diatom-bacteria biofilms suggested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 of marine biofilms in monitoring nutrient disturbance》為題,發表在中科院環境科學與生態學一區TOP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環境管理雜志》)和二區TOP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生態指標》)上。
海洋生物膜是一類重要的海洋微生物資源,然而前期研究對此類資源關注較少,極大限制了海洋生物膜應用潛力的挖掘。受淡水生物膜對藻華防控的應用研究以及海洋微藻葉綠素熒光對營養鹽輸入的快速響應等研究啟發,課題組對海洋生物膜的赤潮防控潛力以及生物膜葉綠素熒光對氨氮污染的監測能力進行評估。
研究發現:海洋生物膜顯著抑制兩種赤潮微藻鈍齒原甲藻(Prorocentrum obtusidens, 原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赤潮異彎藻(Heterosigma akashiwo)的種群增長,最大抑制率分別為79.6±2.1%和88.6±5.8%,表明海洋生物膜具有赤潮防控潛力。同時,氨氮輸入可以誘導海洋生物膜葉綠素熒光升高,其變化程度與氨氮濃度線性擬合顯著,表明海洋生物膜葉綠素熒光具有指示氨氮污染的潛力。研究結果可為赤潮防控與富營養化監測提供新思路。
海洋學部海洋生物監測技術創新單元主要從事海洋生物信號識別與原位監測方法基礎研究等相關研究工作。本研究相關論文第一作者為海洋生物監測團隊孫開明博士,通訊作者為西北大學田雨露副教授,合作者包括來自中國海洋大學,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南通海洋中心,山東省青島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等研究人員。
文章信息:
魯公網安備 37021202001273號
版權所有: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
地址:中國青島苗嶺路37號
電話:0532-58628535
ICP備案號:魯ICP備2020037682號